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

地瓜的聯想 蔡昭明


     地瓜是一種很道地的本地土產,像我這樣四十歲上下,在臺灣土生土長的人對地瓜都不至於太陌生。小時候,我們是吃地瓜飯長大的。光復不久,民生凋敝,物資缺乏,家家戶戶把地瓜刨成地瓜絲(番薯籤),曬乾以後可以貯存很久。當時的白米還是昂貴的主食,煮飯的時候,是用白米摻番薯籤。環境較好的人家,白米多,地瓜少;多數普通人家,地瓜多,白米少,一碗飯裡,白米稀稀疏疏,地瓜密密麻麻,配些鹹魚、蘿蔔乾,一頓飯也就打發了。曬乾的地瓜籤吃起來澀澀的,苦苦的,小孩只知道地瓜籤苦澀,不了解生活的苦澀,少有不埋怨吃地瓜籤的。
        想不到風水輪流轉,昔日粗糲的地瓜今天不但變成菜館子上的佳肴,堂而皇之的列在菜單裡,而且價錢並不便宜。有一天,我和幾個老同學去吃消夜,嘴裡吃著地瓜清粥,很自然的就談起地瓜的今昔。叨天之幸,今天大家都有小康的局面,再來咀嚼地瓜的滋味,不但牽引出一份思古幽情,也平添一份感恩惜福的心情。想想過去吃地瓜,是因為貧乏,今天吃地瓜,是因為豐厚;過去吃地瓜是苦著臉吃,今天吃地瓜是抱著玩的心情;這樣的感覺,使我們更思源,更不忘本。只有一個同學比較特別,他避地瓜唯恐不及。他的意思是:小時候吃地瓜吃怕了,現在儘管地瓜已經成了桌上佳肴,他一觸及地瓜,以前那些粗糙的回憶就會再回到心版上,使他神傷。他這麼一講,我們這才注意到,果然他的地瓜清粥,根本就沒有動過。
        我於是想到,人都渴望進步的,而砥礪自己進步的動力,用反面的激將或正面的鼓勵都可以殊途同歸。同樣是吃地瓜的過來人,有人對地瓜感到親切,因為地瓜可以提醒他來自貧窮,可以提醒他不要忘了自己是誰,因此而不至於迷失自己。有人對地瓜不願回首,因為既已跨過貧窮,就不願再回到貧窮的回憶裡。基本上,這兩種人生態度沒有孰對孰錯之分,都是因著地瓜而著眼於更美好的未來,而激盪出力量。
         其實,只要人人往更富足的路上走,整個社會就會更樂利。我們希望:看到地瓜而想起貧窮的人,因此立志擺脫貧窮,消除貧窮;看到地瓜而想到富足的人,也能持盈保泰,更上層樓。願人人今天都比昨天更美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